考前必看!古典主义有何特征?浪漫主义缘何“浪漫”?法国文学流派详尽总结(1)

文学迷01

前不久,诺贝尔文学奖的揭晓,使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法国文学。毫无疑问,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世纪英雄传奇的出现,使法国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文学之路,到今天,浩瀚如星河的法国文学作品已享誉全球,被读者们几度翻阅、研究。

不过,在学习法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面对诸多文学流派,大家是否感到头疼呢?别担心,我们将为大家详细总结法国文学中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话不多说,赶快来看干货吧!

本期,我将为大家介绍人文主义、巴洛克文学两个文学流派。


L’humanisme 人文主义


1.背景及流派介绍


法国“文艺之父”弗朗索瓦一世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就是人文主义文学。

这一文学流派始于16世纪的诗人彼特拉克(Pétrarque),将人置于思想的中心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人取代了上帝和宗教。16世纪的法国已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地位巩固,是西欧最大的君主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由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

在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十六世纪上半叶。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以合作为主。人文主义文学在王权的保护下迅速发展,弗朗索瓦一世被誉为“文艺之父”,以拉伯雷为代表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的作家在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为十六世纪下半叶,人文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使国王感到恐惧,他采取遏制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的措施,使人文主义作家为王权服务,其中的代表就是七星诗社成员。随着宗教内战的爆发开始了第三个阶段,阶级矛盾激化促使人文主义作家倾向创作反封建反教会的作品。战争也是他们产生彷徨、苦闷和怀疑的情绪,蒙田正是怀疑论的代表人物。

2.写作风格

人文主义作家采用一种说服的风格,他们同时使用夸张的笔调(夸张、列举、大量最高级形容词、表达力极强的标点符号、长句等)、形象化的话语(比较、隐喻、代用语、讽喻等)和论辩性话语。

3.主题

人文主义文学主要涉及以下主题:

古代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文本

教育自由

对世界的发现

宗教

政治与统治的艺术

对人性的信仰

4.代表作家


Francois Rabelais 弗朗索瓦·拉伯雷 (1494—1553)


弗朗索瓦·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从小接受教会教育,在修道院潜心钻研古代希腊、罗马著作,后来因批评教会、攻击教皇而受到迫害。拉伯雷于1532年发表小说《庞大固埃》(《巨人传》第二部 )受到读者喜爱,风靡法国。1534年,他的《卡冈都亚》(《巨人传》第一部 )问世。后来他又完成小说的第三和第四部。第五部在他去世后出版。

《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以虚构的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的出生、教育、游学以及他们为寻找神瓶而游历各地的见闻为主要内容,讽刺、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恶现象。《巨人传》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巨人传》具有幽默戏谑的风格。作者善于运用列举、对比、头韵、同音词等手法达到讽刺和滑稽的效果。小说语言丰富,运用各种方言、俗语、学术语汇,往往自造或改造一些词语,丰富了法兰西语言。

La Pléiade 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文学团体,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他们中以龙沙(P.de Ronsard)和杜贝莱(J.du Bellay)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如爱情诗、圣诗、科学诗、宫廷诗、史诗、诗歌评论、喜剧、悲剧、文艺批评和翻译等,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Ronsard 龙沙(1524—1585)


龙沙出身于贵族家庭,后因大病成聋,决心写诗。1547年组织七星诗社。1550年发表《颂歌集》(Odes)四卷,声誉大著。1574年所写组诗《致埃莱娜十四行诗》(Sonnets pour Hélène)被认为是他四部情诗中的最佳作品。

他的诗讲究技巧、音律,反对禁欲主义,热爱现实生活,但情调常忧郁低沉,在欧洲宫廷中传诵一时。


Jochaim du Bellay 杜贝莱(1522—1560)


杜贝莱出身贵族,1547年撰写的七星诗社的宣言《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Defense et illustration de la langue française),主张模仿古人、丰富法语和改革诗歌,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艺批评论著,也是关于法兰西语言的第一部宣言书。杜贝莱善于写十四行诗,他的诗作运用了跨行、倒装、对比、排句等手法,具有韵律丰富、朴实无华的特色。


Michel de Montaigne 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


米歇尔·德·蒙田是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阅历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无拘无束,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等影响颇大。以《随笔集》(Essais)三卷留名后世,在欧洲文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人们视为写随笔的巨匠。


Le baroque 巴洛克文学


1.背景及流派介绍

巴洛克文学是 17 世纪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新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之前的一个过渡性的非主流文学,是文艺复兴后期动荡不定年代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不安的精神状态。

虽然其盛行时间不长(1580-1650),特别是其后期几乎被古典主义所遮盖,但却显示出这是一种寻求创作自由的新型文学,反映了一种不断创新的愿望和偏爱。

尽管巴洛克文学没有产生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伟大作品,但作为一种文学风格和一种创作方法,它的确进行了独辟蹊径的尝试,使人文主义文学到十七世纪中期的古典主义文学的过渡天衣无缝,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写作风格

巴洛克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内容多涉及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重意和梦幻的手法,追求形式,语言浮奇,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巴洛克文学的语言华丽、 新颖、奇特、怪异。为了使作品刺激读者感官,他们在修辞上下功夫,比如用火苗、滚球、烟云、清风等来喻意时间的流逝。

3.主题

巴洛克文学是一种富于动态的文学,巴洛克作家追求的是一种“浮游美"。巴洛克文学的普遍主题,大多是描绘人物的变幻无常,人心的游动不定。在巴洛克作家眼里,大千世界,变幻莫测,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一切均在运动之中。因此,作品主人公都处在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

巴洛克文学题材主要描写爱情和感情生活。在巴洛克作家看来,在压抑的时代氛围里,在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在爱情中,被压抑的感情才可以自由喷发,才可以运用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4.代表作家


Honoré d’Urfé 奥诺雷·杜尔菲(1568—1625)


奥诺雷•杜尔菲是法国著名的田园和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代表作家,他的经典之作《阿斯特蕾》(L'Astrée)是17世纪法国文学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因其篇幅宏阔,也被称为法国文学中的第一部江河小说。小说的文学思想、艺术风格、文学影响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部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小说,以牧童赛拉东和牧羊女阿斯特雷经过曲折而终成夫妇的爱情为主要线索,穿插大量故事以及有关爱情和政治的议论,既富于奇妙的想象,也有对当代生活、特别是对贵族社交生活的写照,在贵族沙龙中影响颇大。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发展到后来的爱情小说,它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开法国古典小说的先河。



以上就是今天的总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