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法国文学概括终于来啦!
20世纪,法国成为现代主义大大小小流派最重要的发源地。在这片沃土上,20世纪异彩纷呈的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使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大放异彩。当时的主要流派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主要流行三大传统文学体裁:小说,诗歌和戏剧。
02、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超现实主义 Le surréalisme
超现实主义原为文学方面的运动,后遍及所有艺术表现形式直至思想领域。它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学中历史最久、对造型艺术领域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在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超现实主义发起人为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和菲利普·苏波(Philippe Soupault)等人,其阵地为《文学》期刊。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路易·阿拉贡。
阿拉贡早年学医,自青年时代起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浓厚兴趣,1919年开始文学生涯,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早期诗作均具超现实主义风格;50年代中后期起,阿拉贡放弃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积极投入“新小说”的创作。
阿拉贡的一生从青年时代起标榜超现实主义,到中年时期献身现实主义,再到晚年阶段追随后现代主义,其创作生涯一波三折,其创作思想复杂多变,可谓现当代法国和西方文化发展轨迹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品有:表现了抵抗德国法西斯的爱国热情的诗集《断肠集》(Le Crève-cœur)、《格雷文博物馆》(Le Musée Grévin);歌颂自己对于终身伴侣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诗集《艾尔莎的眼睛》(Les yeux d’Elsa);再现1939至1940年法国国内重大事件,显示其明确的政治信念的长篇小说《共产党人》(Les Communistes);暗示诗人对往昔所见所闻的回顾于追求的民间传奇式歌谣《未完成的小说》(Le Roman inachevé)等。
▍存在主义 L’existentialisme
存在主义本是西欧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广泛流传。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存在主义作家一般是通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来传播其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他们在作品中对时代的道德和社会行为进行清醒的分析和无情的批判。在文学方面他们主张废除消遣文学和纯感伤文字,提倡“介入”文学,要求作家表现他们的时代、时代悲剧及其前景。
法国的存在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代表作家有萨特(Jean-Paul Sartre),加缪(Albert Camus),后者的代表作为《局外人》(L’Étranger)和《鼠疫》(La Peste)(相信大家对这两部作品都不陌生吧~)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萨特。
萨特出生于巴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由学识渊博的外祖父抚养成人。他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重大的国际事件前,他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代表作品:《恶心》(La Nausée)、《墙》(Le Mur)、《自由之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禁闭》(Huis clos)、《存在与虚无》(L’Être et le Néant)等。其自传体作品《词语》(Les mots)以完美的风格得到批评家一致好评,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一个作家的“存在”。
▍荒诞派戏剧Le théâtre de l’absurde
荒诞派戏剧亦称“反戏剧”,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因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得以命名。
荒诞派戏剧的社会意义在于反映战后西方社会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表明人类对未来、对前途丧失了一切信念,在荒唐滑稽、令人发笑的戏剧形式之中寄寓了深刻的主题和发人深醒的悲剧真实。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吧?这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其作者是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贝克特创作的领域主要有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他的文学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有时用英文写作,有时用法语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墨菲》(Murphy)、《莫洛依》(Molly),戏剧《等待戈多》、《啊!美好的日子》(Oh! Les beaux jours)
▍新小说
“新小说派”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涉足法国文坛,它不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原则、组织和美学观点的流派,而是一群60年代开始成名于法国文学界,对于事物、时代和创作技巧持相同或相近看法的作家的松散组合。
此派小说家宣称要与19世纪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形式和语言来表现人的客观存在和内心世界,故称“新小说派”,也称“反传统小说派”。
他们在思想上受心理分析学和现象主义等影响,在艺术上继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和某些创作方法。
代表作品有:娜塔丽·萨洛特(Nathalie Sarraute)的《马尔特罗》(Martereau)、《天象仪》、《黄金果》,米歇尔·布托尔(Michel Butor)的《路过米兰》(Passage de Milan)、《变化》(La Modification)、《刻度》(Degré)等。
1999年,随着99岁高龄的娜塔丽· 萨洛特在巴黎的逝世,新小说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的文学创作活动基本结束,因而很多报刊称她的去世为“一个世纪的终结”。
以上就是20世纪法国文学概括啦~
20世纪法国文学流派繁多,人才辈出,在有限的篇幅内,小编的整理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欢迎各位小伙伴在评论区补充!!